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设有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21人,其中教师党员5人、学生党员16人。党支部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向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作用,支部凝聚力持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强国使命引领
党支部以增强使命感为抓手,强化政治担当,支部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以“四个面向”为指导,引导师生践行“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党员带领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完成了嫦娥五号多个项目研制工作,保证了关键产品质量和交会对接安全性、可靠性专项评估试验效果,为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完成增添了“哈工大计算元素”。
支部坚持以“爱国主义情怀”和“科学技术创新”双主线交叉模式实施全方位育人。在青年学生中培养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奋斗、创业精神和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深刻融入科研创新、科技攻关的使命担当之中。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主动献身国防航天事业的毕业生。支部强化思想引领,使顾全大局、忠诚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厚植于青年学生心中,引发了青年学生对党忠诚、爱国奉献的情感共鸣。
筑牢思想建设基础
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支部第一时间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红色革命资源,开展“探源革命思想火种、传承攻坚克难精神”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线,通过林海雪原实地调研、中东铁路枢纽现场学习、中东铁路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题讲座以及各党小组学习交流等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党史学习,广大师生从中感悟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发展的沧桑巨变,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站稳政治阵地。支部就党员提出的“组织生活的质量需要加强”“支部学习需做到形式丰富有收获”等合理建议,打破壁垒,创新组织形式,将原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3个党小组调整为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师生联合党小组,使师生联合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教师党员和支部委员在党小组中发挥带头作用,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和“三会一课”,带动和引领积极分子和团员凝聚共识、强化思想。
党建育人积极务实
支部教师党员坚持“欲树人、先树己”,鞭策自己和身边同事做许党爱国的榜样,以合力攻关的积极态度,言传身教感染和带动学生不断增强报国、创新、奋斗情怀。党委委员、研究中心主任唐降龙发挥头雁作用,致力于服务国防航天事业,研究中心承担的国防航天类项目经费总额在计算学部名列前茅。他组织教师开展“以专业力量服务国防航天”思想讨论,多次受邀为航天科研单位做“人工智能与航天”前瞻性学术报告。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鹏教授带领团队从事空间视觉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主持攻关我国即将开展的2016HO3小行星探测任务中的大跨度渐近视觉技术适应性研究与验证。作为副院长,他冲锋在前,顾全大局,出色完成校庆、科研等工作。支部书记赵巍扎根教学、科研和党建工作一线,注重将党的建设与立德树人任务同谋划,带队赴延安、海林等革命教育基地考察学习,不断强化支部在人才培养中所需的政治思想引领力和文化精神感召力。五年来涌现一批包括组织委员刘畅、副书记杜飞在学业和学生党务“双优”的博士生典型,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科研任务的车颖斌、王亚林等硕士生典型。
支部逐渐形成了扎实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党员敢于直面存在问题,主动作为,不循旧法古、固步自封,不追逐眼前效果、短期效应。建立了有利于“教师全方位育人、青年学生和积极分子健康成长”的科研-思政平台,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实现师生联合、协同育人效果。将党建和科研、立德树人任务的联系不断深化,持续改进,为我校基层党建与高等教育目标深度融合贡献微观力量,点染人才培养的厚重基色。
建党百年,支部喜获殊荣。2021年7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师党员赵巍同志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教师党员刘鹏同志、学生党员杜飞同志荣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优秀党员”称号。
[支部以往获得荣誉]
2021优秀博士毕业生杜飞同志
优秀学生党员石俊同志
支部先进共产党员刘畅同志
支部先进共产党员叶志鹏同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党员”称号刘鹏同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称号赵巍同志
2019优秀硕士毕业生车颖斌同志
2019优秀硕士毕业生金奖王亚林同志